科技力量为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

有这样一个群体,科技他们为了守护百姓安全,力量在排查风险时防微杜渐,为防在灾害发生时挺身而出,灾减灾注他们就是入新应急管理工作者。
6月12日,科技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力量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应急管理系统代表围绕“勇担应急使命 守护人民平安”讲述了他们的为防故事。
“这些年,灾减灾注我去过高原高寒的入新藏区、高山峡谷的科技灾区、余震滚石不断的力量震区,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害评估工作。为防在一次次迎难而上、灾减灾注向险而行的入新行动中,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作为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评估部主任,吴玮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灾害评估研究和实战应用工作。
灾害评估对科学决策至关重要。近年来,吴玮和团队推动构建了“天上看、地面查、模型算”的灾害评估技术体系,通过对遥感技术、地面抽样调查、模拟仿真、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手段的创新融合应用,提升灾害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针对地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雨雪等灾害,吴玮组织开展了灾害风险评估、灾情快速评估、灾害损失评估、救助需求评估等工作,为灾害风险防范、灾情研判分析、启动应急响应、安排救灾资金等提供决策支持。
房屋建筑不仅承载着人民美好的生活,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多次深入地震现场收集房屋震害的数据,分析其倒塌的原因,提供加固和修复的技术方案,为百姓排忧解难。”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涛分享了他从事建筑物抗震研究的故事。
作为中国救援队的结构安全专家,王涛参加了2023年土耳其地震和2025年缅甸地震的救援行动。“在救援行动中,我和救援队员一起,冒着多次余震风险深入废墟,评估废墟安全性,为确定救援方案提供依据,有力保障了救援行动顺利开展。”王涛说。
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涛和同事们一起研发了新型试验手段,揭示房屋建筑倒塌的破坏机理。同时,他们还研发了多种提升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老旧住宅抗震加固等重大工程项目,为韧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我国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为应急管理工作提效赋能,比如地震预警、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实效。“在2022年泸定地震中,成都提前近1分钟收到预警信号,成功避免了二次灾害的发生,也实现了从救灾到防灾的关口前移。”王涛举例道。
每年出差200多天,提供了超过5000小时的安全监测,保障近3000名救援人员的安全……加入勘测队6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副队长张亦海多次在高温湿热、严寒暴雪、高原缺氧等恶劣环境下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我们勘测队是救援战线上的一支技术保障队伍,职责就是保护一线救援人员的安全。作为由一群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科研队伍,勘测队具有自主研发装备的能力。”张亦海说,“这支队伍很年轻,既能在实验室内做实验,又能在救援战场上战斗。”
2014年,勘测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边坡雷达监测装备,其性能赶超国际,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压缩了进口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勘测队研发出10余款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监测装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等16项省部级奖励。
“作为救援现场的‘雷达预警兵’,救援现场才是我们勘测队的试金石,今后我要研发出更多实用的装备和成果。”张亦海表示,将在先进装备的研发上继续发力,把更好的技术应用于应急救援,在守护生命与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相关文章
- 新年快樂,開工大吉。比特幣首度站上5萬美元大關,是投機還是避險?同樣往上衝的還有油價,經濟真的復甦了嗎?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07-31
給夢想著透過股票成為有錢人的你:投資40年,破產五次教我的事|天下雜誌
如果不好好學習再開始投資,所有從中獲得的金錢最後都會變成「學費」。作者寫下自己破產後再爬起來的人生經歷,給夢想著透過股票成為有錢人的你: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07-31- 记者获悉,日前,第五批和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确定。其中,泉州有两家企业进入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截至目前,泉州共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据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主要2025-07-31
沿江高速火山隧道预计10月贯通 会理至攀枝花路段预计今年12月底通车
记者5月23日从沿江高速会东会理代表处了解到,沿江高速会理段火山隧道预计今年10月贯通,会理市至攀枝花市路段预计今年12月底建成通车。记者:杨云富 会理融媒 刘晓东2025-07-31- 海峡网讯 通讯员 陈炯楠)6月16日晚7时许,石狮市公安局永宁边防派出所接到求助:某酒店有一住宿男子割腕自杀,请求警方帮助。接警后,永宁边防派出所迅速赶赴现场,发现一男子手腕处大量出血,已陷入半昏迷状2025-07-31
- 为进一步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机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日,泉州市文旅局公布泉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名单,全市共有71家单位榜上有名。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2025-07-31
最新评论